经济视野网9月23日(裴振萍高辉苏广鑫)9月22日一大早,克东县润津乡礼让村侯江和宋兰环老两口端着拌好的饲料来到院子里,随着一阵敲打铁盆的撞击声,只大鹅和80只小鸡迅速围拢在他们的身边。

看到大鹅和小鸡争相吃食的场景,宋兰环兴奋地说:“这些鸡鹅再养上两个多月就够肥了,到年底最少还能卖出3万多元。”

侯江和老伴儿宋兰环都是土生土长的礼让村人。几年前宋玉环突发心脏病,欠下了8万多元外债,为此老两口没少上火。

为了改变现状,侯江和老伴儿商量,“家里房前屋后的菜园子挺大的,不如种点毛葱、黄烟啥的,能挣点儿是点。”老两口说干就干,不怕苦、不怕累,坚持自己施肥、喷药、除草,小菜园生机勃勃、郁郁葱葱。到了秋天,看着圆滚滚的毛葱、黄灿灿的烟叶,老两口露出欣慰的笑容。秋后一算账,种植毛葱和黄烟为家里增收一万多元。

腰包鼓起来了,腰杆挺起来了。在驻村工作队的鼓励下,侯江发展起了木耳种植,从最初5万袋发展到如今15万袋,已经初具规模的食用菌基地,让老两口不仅还清了外债,而且去年年底一算账,存折上竟然有了六位数的存款。

说到这里,侯江领着记者来到了大家干活的地方——地摆食用菌棒地头,而工人们则按照分工,采摘着大地里的黑木耳。看着侯江兴奋的状态,真感觉不出他已经是一位70岁的老人。

“原先咱给别人打工,如今别人给咱打工。我雇用的这些百姓都是村里的贫困户,平均年龄虽然达到了60多岁,但是干劲一点都不差。”侯江笑着说,“为了让贫困户自力更生,政府和驻村工作队没少想办法,种植食用菌,每棒补助6毛钱,养大鹅每只补助45元,小鸡补助30元。这样一来,干啥事,咱心里都有底了。”

侯江还告诉记者,如果身体还能干,自己就还要坚持下去,只有这样才能带动更多百姓一起奔小康。在老两口布满褶皱的脸上,藏着收获的喜悦,充满了对新生活的向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