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齐齐哈尔依托优良生态环境和特有的资源优势,打造“中国绿色食品之都”。树立做强绿色食品产业目标,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用“绿色”提升农副产品的含金量,把更多更好的绿色食品端上国人餐桌。
抓好基地建设。齐齐哈尔按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总体定位,切实提高绿色食品基地整体质量。严格实施操作规程,明确各基地建设单元严格按照《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种植业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开展生产,全面执行绿色食品农药、肥料使用准则。提高基地管理水平,深入到各基地县(市)区开展抽检,在基地组织管理、生产管理、投入品管理、监督管理、产业化经营、科技服务等方面强化认识,全面提高基地组织管理水平,为该市绿色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打牢基础。目前,全市绿色食品基地面积稳定在.5万亩,国家级基地面积万亩,占全市播种面积的40%,约占全省基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一。
抓好产品认证。通过严格检测、严格审查、严格把关、竭力服务,确保了绿色食品认证质量和使用数量。鼓励龙头企业进入绿色食品领域,支持有规模、有质量、有市场的企业产品申办标识,做到及时文审,抓紧上报,实地现场检查,跑省进京沟通协调,标识申办工作以取得了新突破,截至目前,全市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数量达个产品(有机食品92个);11个产品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识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数量个。采取定期与不定期、集中与分散、讲授与图视相结合的办法,重点讲授政策法规、品牌价值、市场需求等方面内容,增强了企业对申办绿色食品标识的意识,提高了使用申办标识的积极性。
抓好市场开发。进一步健全完善市场体系,大力推进市场网络建设,培育壮大品牌群体,为绿色(有机)食品开拓市场提供坚实保障。推进市场网络建设,配合市相关部门搭建齐齐哈尔“鹤城”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集群,初步形成了畅通的产、供、销渠道和现代化市场运营模式。组织企业参会参展。绿色(有机)食品企业先后参加了北京年货大集、第十九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第六届黑龙江绿色食品产业博览会等多个展会,通过签订合同(协议),实现订单销售近亿元,现场销售多万元,进一步拓宽了“鹤城”绿色食品市场空间。
扩大基地面积。齐齐哈尔有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8块,分布在讷河市、龙江县、依安县、甘南县、克山县、克东县、拜泉县、泰来县和梅里斯区等县(市)区,主要种植玉米、大豆、马铃薯、水稻、杂粮等作物,面积共计万亩,占全市播种面积的33%,约占全省基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一,位居全省各地市首位。年产绿色食品原料万吨左右,其中玉米万吨、大豆50万吨、马铃薯万吨、水稻万吨、杂粮30万吨、蔬菜90万吨,有效满足加工企业优质原料需求。
增加标志数量。齐齐哈尔地域横跨第一到第四积温带,土壤种类繁多,水源充足,草原广袤,农畜产品种类齐全,农作物不仅有玉米、水稻、大豆、马铃薯、甜菜等大宗作物,还有谷糜、高粱、花生、绿豆、芸豆、红小豆、黑豆等杂粮杂豆10余个品种。全市绿色食品标志申报数量达到个,约占全省标志总数的六分之一。克山马铃薯、拜泉芸豆、梅里斯油豆角、龙江小米、甘南葵花籽、克山大豆、扎龙鲫鱼、依安芸豆、甘南小米、泰来绿豆、泰来花生等11个产品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
提升产品质量。齐齐哈尔农畜产品普遍具有品质优良、绿色安全、营养丰富、适合精深加工等显著特性,产品开发附加值较高。全市家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年加工绿色食品多万吨。其中味精、玉米淀粉、白酒等玉米产品20个,产量70万吨;腐乳、大豆油等大豆产品20个,产量10万吨;淀粉、粉丝等马铃薯产品40个,产量13万吨;大米品牌个,产量60万吨。产品远销我国广东、浙江、福建和上海、北京、天津等地以及日本、沙特、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深受消费者青睐。(记者高伟通讯员李钊仪)
来源:新华号中国食品报社融媒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