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炎蒸气,三时刻漏长,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芒种节(公历6月5日或6日)前后,由江南(长江以南部分区域)至江淮(长江淮河之间)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陆续进入梅雨(每年的六七月份,在中国江淮流域一带及日本南部地区出现的持续阴雨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梅子成熟期而得名)季节。梅雨的“霖霪”,或导致地质灾害气象风险上升。
其中,地质灾害是以地质动力活动或地质环境异常变化为主要成因的自然灾害。地质气象灾害,则是主要指由典型气象事件(如强降水)作为触发因子而引发的地质灾害(一般不包括地震、海啸等),例如滑坡(岩土层整体或分散地顺着斜坡向下滑动的现象)、崩塌、泥石流(山区沟谷中固液混杂的特殊洪流)等。
注意,根据自然灾害成因与特点,一般将之分为四类:一是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和热带气旋是最为重要的气象灾害),二是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三是海洋灾害(风暴潮是最严重的海洋灾害,此外还有海啸、海浪、海冰、赤潮等),四是生物灾害(最为常见的生物灾害是农林牧生物灾害,即病虫害、鼠害等,也包括森林或草原火灾)。
在流水侵蚀强烈的山区,尤其是峡谷地区,山高谷深,坡陡流急,遭遇暴雨时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其中,滑坡是大量山体物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滑动的现象。滑坡的诱因主要有河流冲刷(坡脚)、(强)降水、地震、人工切坡(切割山坡)等,暴雨、长时间连续降雨是产生滑坡的最主要自然原因。
泥石流是山地沟谷中含有大量固体碎屑物和水的混合体,受暴雨、大量冰雪融水或江湖、水库溃决后大量快速的水流影响,外加重力作用下,沿着沟床向下流动的特殊流体(泥石流与一般洪流不同,最根本区别是含有大量固体碎屑物质)。一般来说,形成泥石流有三个条件:一是有较集中的不稳定的松散土石物质;二是有突发而急骤的水流;三是有宜于汇水和较陡的地形。
崩塌是指较陡斜坡上的岩土被直立裂缝(垂直节理)切割,失去稳定性,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灾害。引起崩塌的自然因素有地震、强降水、河流冲刷和雨水浸泡等,特别是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水,使得地下水渗入坡体,水沿着裂隙渗入岩层,降低了岩石裂隙间的黏聚力和摩擦力,增加了岩体质量,促进了崩塌的发生。
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可以掩埋农村和村庄,阻断道路,淤塞河道(造成交通、通讯中断),往往会给工农业生产(如危害农作物,淤埋农田,造成农作物减产减收等)、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毁坏房屋,造成人员伤亡)等带来很大危害。其中,根治的难度很大,一般以预防为主,相关防治措施如下:
一是采取生物措施,植树造林,巩固水土。二是采取工程措施,加固坡体,修筑抗滑挡墙等护坡工程,另外采用分段开挖的方式,辅以排水和减重措施。三是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如遥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提高对此类灾害的预警预报、实施动态监测和灾后重建能力(或设立滑坡、泥石流等监测点,建立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系统等)。
注意,中国的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分布范围极广,主要原因是:一者,地形以山地丘陵(高原)为主,地形起伏较大(坡度大)。二者,多地位于板块边界(且为消亡边界,如西南及台湾地区等),地壳活动剧烈,岩层破碎,地表松散物质丰富。三者,中国大部属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特别是夏季降水集中(且强度大),流水冲刷作用大。四者,经济发展迅速,人口总量大(人口密集),人类活动影响大等。
练一练
届辽宁沈阳二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甘肃黑方台地区地处黄土高原西南边缘地区,年降水量毫米。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黄河三门峡水库修建,大量库区移民被安置在黑方台的台塬(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上。自此,黑方台地区台塬边缘多发滑坡。据此14—16题。
14、20世纪60年代以来黑方台地区多滑坡的主要原因是
A.地震多发
B.土质疏松
C.夏季暴雨
D.农业灌溉
15、黑方台地区滑坡具有明显的月份差异,下列月份中发生次数较多的是
A.2月B.7月
C.10月D.12月
16、某大学成功利用相关技术对甘肃黑方台地区即将失稳的滑坡发出紧急红色告警,有效避免了群众生命财产损失,该预警主要利用的是
A.遥感B.北斗导航
C.5G通信D.物联网
答案及解析
左右滑动查看解析及答案
14、D
“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黄河三门峡水库修建,大量库区移民被安置在黑方台的台塬”,因此20世纪60年代以来当地多滑坡的主要原因与人类活动有关,即农业灌溉一定程度上对黄土层(裂隙)具有冲刷作用。地震多发、土质疏松,或是夏季暴雨,都不是在短时间就会有大的转变(即不是说某一时期突然出现,并持续至今的),故D项正确,A、B、C三项错误。
15、B
黑方台地区,处于黄土高原地区,属于东部季风区的一部分,受夏季风影响,夏季降水集中且降水强度大,受暴雨、长时间连续降雨的冲刷及浸泡,极易发生滑坡灾害,故7月(夏季)滑坡发生次数较多。2月(冬季)、10月(秋季)、12月(冬季),当地均为少雨状态,较为干旱,滑坡可能性小。故B项正确,A、B、C三项错误。
16、B
遥感(RS),属于人“眼”的拓展,的确可以用于灾害的监测,但一般是在受灾的过程中(或灾后)。布设北斗高精度监测设备,可以实时捕捉到毫米级的滑坡位移变化,同时得益于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组网成功,该监测精度也进一步提高。因此,通过对高精度的滑坡位移监测序列进行分析,可以得到滑坡的运动状态,进而分析出滑坡所处的变形阶段,从而发出准确预警。故B项正确,A项错误。
5G通信,主要用于通讯,可以提高通讯质量(传输数据较快),而物联网是“万物相连的互联网”,主要是实现人与物的沟通(通过网络,实现智能化操作),与灾害监测均无关,故C、D二项错误
河北邯郸学年高三上期末考试
泥石流扇是山谷中的特殊洪流挟带大量泥沙和石块在山区沟口堆积形成的扇状地貌。扇顶部是细小的沙砾和黏土,在扇体最下端(扇缘)往往有较大的砾石块。图2为天山南麓泥石流扇结构图。据此完成3、4题。
3、天山南麓泥石流扇发育的活跃期是
A.3月B.7月
C.9月D.12月
4、泥石流扇扇缘地带分布有较多砾石的原因是
①扇缘地带地势起伏大,流速快
②扇缘地带降水最大,来水量大
③砾石颗粒粗大,冲击力强
④泥石流黏稠度大,运动惯性大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答案及解析
左右滑动查看解析及答案
3、B
泥石流扇发育的活跃期,即泥石流发生的活跃期,可以约等于河流水量最大的时期。天山地处欧亚大陆内部,受海洋水汽影响较少,河流补给水源主要依靠季节性积雪融水、(永久)冰川融水及地下水,即冬半年地表水流较少(气温低,多积雪或冰冻)。故A、C、D三项错误。
其中地下水补给常年稳定,不会有大起大落,而季节性积雪融水主要集中于春夏季,冰川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因此其最高河流水位出现时期是夏季。同理,天山南麓泥石流扇发育的活跃期是7月——受大量冰雪融水的水流影响,外加重力作用,含有大量固体碎屑物和水的混合体沿着沟床向下流动。故B项正确。
4、D
泥石流扇扇缘地带地势起伏小(看图),流速较慢,但是由于上游的坡度大,加上泥石流黏稠度大、砾石颗粒粗大,运动惯性大、冲击力强,可以冲到扇缘地带,故扇缘地带分布有较多砾石。此外,同处一个泥石流扇,扇缘地带与其他部位差距不大,不可能出现降水量最大的情况(根据“迎风坡效应”,相对地势较高地带,爬升气流凝结成云致雨概率大,而扇缘部位地势较平缓,降水少)。故③、④二项正确,①、②二项错误。
年4月浙江绍兴高考适应性考试(二模)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甘肃省天水市位于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属陇西黄土高原地形区,区内黄土分布广、堆积厚,多软弱岩层。区域内滑坡灾害多发,当地采取多方面措施积极防御滑坡灾害的发生。
材料二:图1为甘肃天水市主要活动断裂及地震分布图,图2为天水市某地为防御滑坡灾害而治理后的景观图。
(1)城镇大多数沿地形分布,从水资源角度说明其主要优势。(3分)
(2)简析天水市多滑坡分布的地质地貌原因。(4分)
(3)结合农业生产过程,阐述该市减少滑坡发生概率的可行措施。(3分)
答案及解析
(1)城镇大多数沿地形分布,从水资源角度说明其主要优势。(3分)
左右滑动查看解析及答案
答案:
河谷(谷地)(1分)
优势:水资源充足;(1分)取水便利。(1分)
解析:
城镇的分布,“看图说话”即可(一般注意结合图例,多分布在河湖、海洋附近,且在较为平坦的地区),即大多数沿河谷(谷地)分布。这样一来,地形较为平坦,且水资源充足,可以满足生活生产用水需求。
(2)简析天水市多滑坡分布的地质地貌原因。(4分)
左右滑动查看解析及答案
答案:
处于断裂构造带,(1分)地壳活跃,地震多发;(1分)黄土堆积层厚(黄土地貌广布),沟壑纵横,起伏大;(1分)多软弱岩层,稳定性差。(1分)
解析:
天水市位于断裂构造带(看图,一切从材料出发),地壳运动活跃,地震或断层多发。此外,“(天水)属陇西黄土高原地形区,区内黄土分布广、堆积厚,多软弱岩层”,黄土堆积层厚,沟壑纵横(地势起伏大),且多多软弱岩层,地表岩土稳定性差,极易发生滑坡。
(3)结合农业生产过程,阐述该市减少滑坡发生概率的可行措施。(3分)
左右滑动查看解析及答案
答案:
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1分)对坡地农业加强坡面整治,修建护坡堤;(1分)修建地面沟渠,增强地表水的排泄能力。(1分)
解析:
滑坡的危害极大,但又难以根治,故只得采取一定的防治(预防)措施,如采取生物措施,(调整农业结构)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巩固水土);采取工程措施,加固坡体,修筑抗滑挡墙等护坡工程(加强坡面整治);修建地面沟渠,辅以排水和减重措施;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提高对此类灾害的预警预报、实施动态监测和灾后重建能力等。
肇庆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一检测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在长期观察与已有经典理论的基础上,地貌学家将山区下切性河流侵蚀地貌的演变过程总结为4个阶段:①快速下切阶段:此阶段河谷形成一个狭窄的“V”型;②下切拓宽阶段:河谷宽度随之增大,河谷形态变为较宽的“V”型,易发生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大量的崩塌和滑坡物质进入河床;③淤积抬升阶段:随着内外力条件的改变,河段逐渐转为淤积抬升,河谷变为“U”型:④动力平衡阶段。下图为理想情况下下切河流地貌演变第1、2阶段示意图。
(1)分析第①阶段河流快速下切的地质条件。(8分)
(2)第②阶段,图示甲期间河流下切延缓,乙期间进入新一轮的下切。分析其原因。(8分)
(3)阐释第③阶段,河床反而淤积抬升的原因。(6分)
答案及解析
(1)分析第①阶段河流快速下切的地质条件。(8分)
左右滑动查看解析及答案
答案:
第1阶段,地壳急剧上升,使下切性河流与下游之间比降(或坡度)增大,(2分)流水向下侵蚀作用增强;(2分)比降的增大,加快河流流速,(2分)也增强了流水的向下侵蚀作用。(2分)
解析:
第1阶段河流快速下切的地质条件,主要是因为处于地质构造抬升区,落差大(即比降或坡度大),流水下切侵蚀强烈(联想打拳距离越大,力道越大,而你跟别人距离几乎等于0,则出力不大)。此外,增大的落差,会加快河流流速,增强了流水的侵蚀(冲刷)作用。
(2)第②阶段,图示甲期间河流下切延缓,乙期间进入新一轮的下切。分析其原因。(8分)
左右滑动查看解析及答案
答案:
第②阶段,随着下切拓宽,河流两岸山坡坡度变大,形成陡崖或悬崖;(2分)陡崖或悬崖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崩塌或滑坡现象;(2分)大量崩塌、滑坡物质进入河床,使河床变得平缓,河流下切作用减弱,进入下切延缓的甲阶段;(2分)随着河流长期侵蚀,崩塌和滑坡物质被带向下游,河床坡度增大,进入新一轮下切的乙阶段。(2分)
解析:
根据材料,“河谷宽度随之增大,河谷形态变为较宽的“V”型,易发生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大量的崩塌和滑坡物质进入河床”,我们可知第②阶段的河流(附近)地貌呈现锯齿状,主要跟河流侵蚀及地质灾害有关,即在河流下切的情况下,两岸坡度变大(相对高差拉大),形成陡崖或悬崖,而其岩土或又会发生崩塌或滑坡现象,从而导致河床变得平缓(岩土物质进入河床),下切侵蚀较为和缓(即上图凸出处)。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崩塌、滑坡的大量物质被带向下游,河床坡度会进一步增大,最终进入新一轮的剧烈下切侵蚀环节,即上图凹陷处(乙阶段)。
(3)阐释第③阶段,河床反而淤积抬升的原因。(6分)
左右滑动查看解析及答案
答案:
第③阶段,因长期的下切作用,河床比降(坡度)降低,(3分)河流流速减慢,上游侵蚀来的泥沙大量沉积,淤高河床。(3分)
解析:
淤积抬升阶段,河段逐渐转为淤积抬升,河谷变为“U”型,这主要与坡度(比降)有关,即在长期的河流侵蚀作用下,河床坡度下降,外加崩塌、泥石流、滑坡等物质的堆积,河流流速减慢,淤高河床(河流侵蚀转向侧向侵蚀)。
—往期精彩—考前每日练
乌苏里江分天地,三江湿地终归一(届)
地理赏析
东北双鸭山,没有双鸭山大学
考前每日练
齐齐哈尔克东县,捧出乳业金饭碗(届)
地理赏析
中欧小国,斯洛伐克
诚邀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