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一系列打着乡村烙印的青年在社交端口的活跃,越来越多人通过影像、直播等形式,了解了山这边的田野和月光。如果说曾经的「农村」在大众心中有一个固有认知,现在这层冰面,显然是在慢慢被敲碎的。
「买农货」在大城市里已经不稀奇。
某宝、某马上,有「农货」标识的绿色有机食品价格更高,销量好。
打开各大平台直播间,万余名主播正在推销海南的瓜果,东北的玉米......这些来自天南地北的农货,正迅速进入寻常百姓家。
俞敏洪的农产品直播间,累计收获.6万点赞
12月28日,在俞敏洪的农产品直播间,数万观众就见证了多个种类的农货被一扫而空的场面。
农货市场蓬勃发展,有一群人不容忽视。他们是「年轻的血液」。俞敏洪深知这个道理,也非常支持青年创业。在这场农货直播上,他就挑选了一个平均年龄27的中国青年创业者团队。他们生于黑土地,长在黑土地,还有一个带着北方辽远诗意的名字——北纬47度。
这个团队也成为当晚俞敏洪直播间最大黑马,他们出产的一根看似普通的玉米竟然10分钟卖出12万根。
一条也与这个团队中的几位年轻的农货创业者聊了聊。他们为何选择离开大城市,回到东北“务农”?
一个东北青年决定回家
曲金强起初决定回家,是因为爱情。他还记得那是24岁的夏天,他躺在大连的出租屋里。那会儿,他和老家的女朋友异地5年。终于,他决定回老家齐齐哈尔克东县创业做新媒体,离爱人近一点。
彼时的老家,遗留在曲金强心中的记忆是味道。东北大米的那个香味呐,让他魂牵梦萦。家乡的粮食是香甜的,但当他回去后发现,当地人口流失严重,很多村里只有老人。17年,他曾跟着当地的老人一起背着背篓去打黄豆,收玉米。
曲金强心里不是滋味,也有了些想法。眼瞅着家乡占据着全世界最好的黑土地之一,北纬47度的松嫩平原。这里是“耕地里的大熊猫”,是“黄金玉米带”。有没有方法,能让更多的年轻人回到家乡,盘活东北农业经济?
黑土地
那时还在做新媒体的他,碰巧认识了一位专门搞农业的专家......年,曲金强决定再次在老家创业,加入刚成立的北纬47度——一家以绿色、有机农产品产加销一条龙的农业企业。邀请他的人,正是之前的农业专家。
玉米工厂
曲金强工作中
自打去年秋天进了工厂,曲金强的生活肉眼可见的忙碌了起来。上午在厂里和各部门碰生产计划,看库存和物流;下午要去车间和工人们、生产同事一起交流安排工作。
下农田里,那也是基本的事儿。让他感到开心的是,这些乡民都非常热情。回到农村的时候,大家都是直接进屋、上炕、脱鞋。每家每户有什么好吃的,都会第一时间拿给他,“我们跟老乡的关系真的是非常非常的好。”曲金强一连说了好几个非常。
玉米地采收的农民
当地农民对工厂里的人好,不是没有道理的。
北纬47度在这里建厂后,立刻落实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心愿。他们健全农产品产业链,让农民有机会对接广阔需求市场。
起初有些农民固执,坚持原先的种植方式,曲金强们就用科学的实验给农民举例。他还记得,去年他和当地农民们为了玉米种植的株距在地里争得红了脸。科学实验数据是两米七棵,有的农民觉得说种的是不是太少了,应该种两米八棵,九棵?一年过后,曲金强用对比出来的成绩,证明了他们的科学种田是正确的选择。至此,信任的种籽埋在了农民心田。
玉米丰收期,夜里刚刚检视完生产线的创业团队
如今,同他一样在工厂的东北青年不少,大家忙碌在各个岗位上。他们和曲金强一样,因为各种原因回到东北创业,又因为一份理想扎根农业。“家乡虽没有城市的霓虹,但充满着希望,农业是充满前景的一个行业。”
无论是在县城,还是大城市。只要踏实能干,就都能够有一番成就。回到东北务农的年轻人,正在用实际行动,证明他们的决定。
创业团队与农业专家在田间
五个科研人员在东北农田
在回乡青年身后,还站着一群科研人员。他们正脚踩黑土地,抬头仰望着星空。
齐齐哈尔依安县,位于北纬47°纬度带。这里是被自然环境眷顾的一片土壤,水系充沛、阳光充足、耕地连片。已经在农业领域走了12年的农艺师郑春秀所在的「北纬47度」农业科技中心,就在这里。
齐齐哈尔依安县
郑春秀说,在东北做农业很幸福。一方面家乡有优渥的自然环境适合农业的发展和科研创新;另一方面,她可以用自己的付出为当地的农民干点实事儿。她是从农村走出去的孩子,总想着要回到这里。让家乡结满丰收的果子,让所有人都有好饭吃。
今天秋天开始,她所在的科研团队一方面以黑土地为核心,发展有机农业,提升农产品质量,同时保护黑土地;另一方面,用智慧农业帮助农民更高效率地种植,科学化的管理,实现脱贫致富。
每天她和团队基本都是16个小时以上的工作计划,风吹日晒在田间。高强度的工作时间,是因为作为“先导者”,有太多难题需要攻克。
今年刚下农地,郑春秀就发现,虽然东北黑土地优渥,但在过去一直处于高强度利用状态,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大量消耗水资源、不科学的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黑土退化、养分失衡,生态环境几近脆弱。同时,没有科学指导的种植技术导致产品良莠不齐,卖不上价。
郑春秀明白,要改变原有的粗放种植习惯和一些不合理的种植方式,任重道远。而绿色有机种植,才是保护黑土地,同时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关键。
郑秀春每天的工作是负责绿色有机种植投入品(种子、药剂,以及农机农具等等)的遴选等。“把技术用在泥土里,将科技用到大地上。”是她一直以来的坚持。
她和团队在当地推行使用有机肥、生物药剂,秸秆还田等农机、农艺结合措施;保护黑土地的同时,来提升耕地地力。
同时,他们严格把控绿色有机标准,用自己的底线,守护好每一份农产品的品质安全。
另一方面,智慧农业在农村如火如荼地展开。
90后科研人员张斯文,也是这个科研团队的一员。张斯文大学研究的是环境保护,研究生学习耕作栽培。作为一个东北人,他坦言农业从出生起就贯穿了他的一生。他目前负责的数字农业领域,用前沿的科技手段来系统规划和管理当地农业,切实改变了当地的面貌。
从前农村哪里见过人工智能,数据库,生产模式模型这些新鲜玩意?
张斯文耐心地和农民解说到,未来呀咱们用这种科学的手段种地,不仅产销高、质量好,甚至还能解放大家的双手,解决人口流失的问题。
说着,他列举了几个例子,“大家看,我们已经测试了无人机、无人驾驶等技术,这些未来都是可以代替人工操作的。”
不仅为当地农民考虑,未来消费者也能通过手机app,全流程溯源北纬47度的每一个食品。“差不多3-5年吧,这些数字化的成果就能真正展现在公众面前!”张斯文心里掩不住地欣喜,过去课本上讲的那些知识,他终于在今天一一实践、创新。曾经读农六年做一梦的少年,终于成长为一个可以真正为国家、社会做贡献的人。
科研团队郑春秀(右)张斯文(左)
包括他们两人在内,「北纬47度」农业技术中心专家团队共有5人。他们从东北各地集结而来,只为实现一个农业梦。
每天晚上十点半,是小组头脑风暴的时间。大家会把一天中,遇到的农业问题拎出来,共同讨论。一间小小的科研办公室,经常到了大夜里还灯火通明,激烈的讨论声不断。
做科研,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坚韧、坚守。每天,大家都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方案改了一版又一版。“只有一套科学化、规模化的模式,既能帮助农民提高收成和收益,又能保护生态环境。”纵使有千头万绪,大家还是在今年开拓出了全链条,紧张又激动地等待明年的收成。
北纬47度种植基地
团队里每一个人都卯着一股劲。眼看着绿色有机农业、智慧农业的推进、实施,郑秀春时刻会念起苏轼的那句“农为四民之本”。她一直将这句话看作是人生座右铭。有时候和在远方8岁的儿子打电话,她心里会有一些愧疚,也会担心小孩责备妈妈不在身边。但是为了在心间的农业梦,她不能离开,也不肯离开。
当地农民,露出了丰收的喜悦
为了实现初心,他们都身兼责任与压力。但作为行业的先导者,团队的“芯片”,他们总说“再辛苦也是值得的。”虽然每天都会遇到各式各样的科研小难题,但团队里的5个人总是会聚到一起,拧成一股绳地去解决问题。
如战友,似亲人。为了理想,他们甘愿四季待在田野里。
一个东北女孩儿开始卖农货
梁馨月(右)
和齐齐哈尔相距多公里的北京,同样来自东北黑土地的90后女孩梁馨月,正在直播间卖农货。她手上正在卖的「北纬47度」鲜玉米,包括鲜甜玉米、鲜糯玉米、黑珍珠鲜玉米三款产品。
梁馨月第一次吃到这个玉米,就忍不住和东北老家的朋友说:“这是我儿时的那种原汁原味的味道,带着黑土地的香甜。”
直播间里的几千个观众,有时会让梁馨月说得再具体一点。“这个鲜玉米有什么不同?鲜在哪里?”
梁馨月都会细致地为大家科普:
譬如说,我们的研发中心小伙伴发现:玉米采摘后,常温下甜玉米总糖含量下降非常快,1天后糖分下降32%左右;糯玉米在采摘0-6小时后,水分下降最快,当水分含量下降超5%,玉米的风味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玉米失去鲜食食用价值。「北纬47度」鲜玉米引用了三小时急速锁鲜技术,从采摘,去皮剪碎,消毒清洁,到包装真空抽袋一共只要3小时。利用锁鲜技术呐,玉米的鲜味立马被锁住。
同时,种植北纬47度鲜玉米的自然环境那是世界“顶流”!黑土有机质高达7%,冬夏温差大,日照长......这些都为玉米供给了绝佳的生长环境。最终,生产线上出厂的,只有那30%最顶尖的玉米。
双十一8小时直播后的复盘会议
不仅如此,梁馨月和她的90后团队,还会为观众提供好的饮食方案,譬如什么人适合吃什么样的玉米。他们深知,在现在的大城市里,消费者开始注重餐桌的升级。绿色健康食品也更符合老人、孩子等特殊群体的饮食需求。
当有妈妈问梁馨月,“我家里有宝宝,能不能提供给我一些这个玉米怎么吃,能够让宝宝更爱吃这个粗粮,谷物?”梁馨月和团队马上为她提出了科学的膳食方案......这个年轻又靠谱的团队,立马就将直播间盘活了,互动区的新老顾客抢着问她们玉米的吃法和饮食知识。
其实梁馨月不是一个专业的主播,她的本职工作是负责北纬47度的品牌运营。她们整个团队20来个人,多是从东北走出来的孩子。最小的一个,甚至是00后。因为是创业团队,每一个人都身兼数职。
梁馨月从大学起就参与了公益助农的项目,对东北农业有着一份感情。团队里的年轻人,也大都贴着「东北青年」标签。他们有一个心愿,就是让大家看到东北地大物博、物产丰美的样子。
加入北纬47度后,她深知,绿色食品生产链背后有很多隐性的成本,但消费者很难看到这个前端的过程。她和团队想要做的,是让消费者明白绿色农业生产背后的汗水和值得。
“作为立足于黑土地的一群创业者,我们想把家乡的好产品用更好的生产技术做出来,让更多人知道;最后把它变成能解决升级家庭饮食的好方案。让每个人都吃得放心、安心。”
这些远离家乡的东北青年,正继承着老一辈开垦北大荒的精神,一路开荒地,振兴着东北农业。这也是他们,同家乡联结的另一种方式。
每一个北纬47度青年身上的精神,用梁馨月的话来说,就是玉米精神。他们向下扎根,吸收养分;在内心买下一颗强大的种籽,再将自己的能量传递给更多人。这份对热爱坚持的力量,对土地热忱的衷心,感染和鼓舞着更多的有识青年!
前段时间被俞敏洪转发点赞的「种籽」视频,也是梁馨月所在的「北纬47度」团队致敬俞敏洪的一支视频。团队也希望谨以此片,致敬所有向着热爱扎根的“俞敏洪们”。从为自己,到为他人,再到为社会。这是玉米的一生,俞敏洪的一生,也是这样一群年轻人的一生。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俞敏洪年终的直播间,北纬47度团队也用第一名的成绩,给今年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这些东北年轻人通过奉献和实践,让高质量的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让黑土地充满了生机,溢出了香甜。
年,让我们和这群年轻人一起,充满希望地迎接新的收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7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