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李凤双王建程子龙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是确保农民持续获益的关键。《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调研发现,一些地方在探索过程中,企业与农民共担风险的意愿不强,利益联结机制较为松散;地方在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利益分配机制时,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利益联结机制监管办法。围绕如何建立更加有效、更加长效的利益联结机制,黑龙江探索从农民合作社主导到村集体牵头,再到农业企业引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从单一的合同约定、土地流转等方式逐渐向综合并存、紧密融合、共享发展的转变。业内专家指出,这些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了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提高了大型农机设备和先进农业技术的采用,增强了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三产融合,是推进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7月20日,黑龙江垦区新华农场的一块大豆田正在进行植保作业孙建波摄合作社规模效应降低风险在黑龙江省海伦市海北镇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核心区,亩大豆绿油油,连成一片。该园区土地由海北镇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托管经营。海北镇党委书记张立芳介绍,过去这块土地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去年实现了“四统一分”,即统一整地、统一种肥、统一播种、统一管理、分户收获。通过规模经营,提高了种地效益,带动了农民增收。海北镇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杜振涛说,“四统一分”让每公顷大豆增产斤左右,减少投入成本多元,同时对贫困户的机耕费减免50%,吸纳60余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合作社还与黑龙江省龙海食品有限公司签订单,社员所种大豆蛋白质含量如达到40%以上,企业以每斤高于市场价0.05元的价格收购。本刊记者在基层调研发现,以合作社为主导,联合经营的利益联结机制中,农民入社是为了解决自身面临的困难,获得合作社在农资购买、农产品销售以及资金、技术等方面提供的服务,属于生产性利益联结。合作社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通过土地托管、土地流转、带地入社等形式实现规模经营,让社员获取更大收益。海伦市前进镇自新村农民付斌把20多亩地流转给了自新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今年这个合作社流转了亩地,涉及多户村民。该合作社理事长付正武说,土地流转费用已从每亩多元提高到多元,每年根据粮食市场行情,和农民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像自新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这样的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黑龙江已突破20万个。海伦市海兴镇向秋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辣椒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在进行辣椒苗移栽。今年这家合作社有社员人,其中有贫困户社员27人,辣椒基地种植面积已达1.2万亩,产品70%销往辽宁、山东、江苏等地,并转销出口欧洲、日韩。辣椒种植产业已成为海兴镇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该合作社理事长高向秋说,合作社吸纳土地流转的农民成为合作社的工人,并采用“保底+分红”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民空闲时还可以来到合作社打工赚工资。有的农民在合作社打工的年收入超过2万元。“从6月初开始移栽,我就来干活了,干了一个月,挣了多块钱。”海兴镇民权村贫困户王志中说。村社合一强村富民正值玉米生长期,往年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克音河乡向荣村村民潘树深开始田间管理。潘树深说,年底每亩地分红元,比自己种多收入元左右。向荣村是省级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74户。年10月,在国家支持万元的情况下,向荣村以村委会名义贷款万元,牵头创办了克东向荣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目前向荣村旱田都加入合作社,实现了规模经营,建立了“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村社合一”利益联结机制,村民实现以地入股、年终分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村集体牵头,联合经营的利益联结机制中,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村两委班子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发挥村集体、合作社等各自优势,整合村内全部生产要素。绥棱县委书记董树春说,向荣村探索的模式,不仅富了村民还壮大了集体,让农民和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机制更紧密、更可持续。年,克东向荣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土地规模经营达到亩,当年有42户贫困户主动入社。年春节刚过,一些村民找到向荣村党总支书记刘峰,提出加入合作社。刘峰说,年全村亩旱田全部加入合作社,在遭遇低温寡照多雨的不利天气情况下,每亩仍分红元。向荣村土地实现规模经营,劳动力得到了解放。村民王江把36亩土地托付给合作社,夫妻俩在县城打工,一年可增收4万多元。在合作社引带下,向荣村有大量劳动力到县内外打工,增加了务工收入。每年这家农机合作社还为别的村提供代耕代收服务,为村集体增收30多万元。“目前万元贷款已还完,村集体固定资产已达0多万元。”刘峰说,下一步我们村想建一个冷库,发展鲜食玉米加工。在向荣村的带动下,去年初,绥棱县九井村也成立了由村集体领办的圣宇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绥棱县副县长刘润伟说,全县已有13家村集体领办的合作社。龙头企业带农民入全产业链黑龙江省绥化市庆安县久胜镇久阳村的种植户李武站在地头远望,郁郁葱葱的稻田一片生机。李武是庆安县孙广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一员,前几年带地入社。对于水稻的销售,李武一点也不担心。每到春季,所在合作社和庆安东禾农业集团签订单。东禾农业集团是集水稻种植、粮食收储、大米加工与销售等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企业。近年来,该企业探索“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运行模式,与农民进行股权合作,注册成立东禾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去年李武按照企业要求种了亩优质水稻,每亩产量达斤左右,销售价每斤1.8元,比市场价高出0.2元,亩利润达到多元。除了种植收益,李武还拿到二次分红5万多元。东禾农业集团总经理、东禾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理事长杨晓萍说,集团和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就是社员按照企业要求种植,高于市场价0.05元至0.6元收购,并从企业利润中拿出一部分反哺农民,进行二次分红,让小农户融入企业全产业链发展中,共享发展红利。“好品牌来自好品质。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保障品牌发展,保障优质水稻粮源。”杨晓萍说,集团从年开始分红,截至去年分红已达5多万元。今年东禾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成员发展到26家合作社,经营水田面积近50万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6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