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17日讯(记者葛金鑫那鹏翔)在黑龙江省克东县千丰镇宏升村,有一名“另类”的80后女大学生——王艳秋,她与爱人大学毕业后放弃了收入稳定、舒适安逸的城市生活,不顾家人亲友的反对,毅然选择了回乡创业。四年多的时间里,怀着扎根黑土地、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的理想信念,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执着前行,在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食用菌车间内工人正在工作。
王艳秋的食用菌加工厂内工人正在挑选杂质。
王艳秋,年出生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第一原种场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经过十余年寒窗苦读,年她以优异成绩考入陕西省西安邮电学院经济管理系会计学专业,年大学毕业,在城市里有了稳定的工作,并组建家庭,生活十分安逸。
然而,在王艳秋看来,繁华的城市并不是她的归宿,家乡的黑土地才是梦想生根、发芽的土壤。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夫妻俩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选择——回乡从事农业生产,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
这个想法遭到了亲友的一致反对,身边的亲戚朋友都说:“好不容易过上了城市生活,现在要回家务农,大学不是白上了吗?”家人亲友的反对、阻挠,甚至是冷嘲热讽,丝毫没有动摇王艳秋和丈夫的决定。年4月,二人毅然辞职,回到了克东县千丰镇宏升村,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历程。
年初,她把“干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富”作为自己的创业动力,带头投身创业大潮之中,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业实践,影响一批人,带动一班人,致富一村人。尽管王艳秋夫妻俩热情高涨,但是村里的乡亲们认为这两个城里回来的年轻人不过是一时头脑发热,瞎折腾,对他们并不看好。合作社组建初期启动资金不足,二人向亲友求助,没人愿意借钱给他们;建大棚需要承包土地,村里谁也不愿意租地给他们;夫妻俩挨家挨户地动员亲戚朋友加入合作社,承诺带领他们致富,却没人愿意相信他们的话;而且两人对农业生产都没有经验,学习的东西有很多。
尽管困难重重,但王艳秋并没有退缩,经过多方筹措和积极努力,她带领身边五位妇女创建了克东县北辰果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一起进行棚室种植,从初期的提子种植、蔬菜种植,到现如今的食用菌种植,她们不断地探索、创新、改变,只为寻求一个最适合当地的经济项目。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王艳秋多年积极创业、主动带动就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本人也获得了多项殊荣。年以来,她先后获得“克东县第六届劳动模范”、“齐齐哈尔市首届创业先锋”、齐齐哈尔市巾帼创新业标兵、齐齐哈尔市农民工创新业标兵、黑龙江省总工会第十一届委员会执委会委员、“老区脱贫巾帼标兵”等荣誉称号。年,她又当选为克东县兢东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联社秘书长、齐齐哈尔市“青农联”副会长及克东县人大代表。她领办的合作社也被评为县扶贫工作先进合作社、“六兴家之合作兴家”。年当选克东县人大代表,获得全省巾帼建功标兵。合作社也连续三年获得“扶贫先进主体”称号。在一连串的荣誉面前,王艳秋更加增强了创业的信心与决心,继续开拓,寻求产业创新道路。
年合作社从传统的种植农业向农业产业化转型,从事食用菌速冻加工、腌制加工及灌制品加工,实现了种植基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主要销售到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国家一线城市,增加了产品附加值,扩大了企业带动范围。年企业带动长期就业人员10人,零散就业人员余人。年扩大产业规模生产,种植滑子菇60万棒、平菇10万棒,加工食用菌产品吨,预期产值万元。
贫困户宋桂香告诉记者,她家里因学致贫,家里三个孩子,两个在上大学,自己身体不好,家里的地也不多,孩子上学的费用全靠老公外出打工来支撑,年,她来到了王艳秋的蘑菇加工厂打工,仅半年多就挣了多元,年全年,她自己就挣了近万,这样还不用外出打工,还能在家里照顾孩子,真的给她带来了太大的帮助,也大大改善了她家里的生活状况。
贫困户罗彦珍告诉记者,她今年61岁,老伴已经过世,现在自己一个人生活,她还患有严重的腰间盘突出,走路行动都很不方便,也没办法外出务工,王艳秋了解到此情况后,结合厂里需求,正好有一个剪蘑菇根的工作很适合罗彦珍,不用长时间站着,一把剪子坐着就能干活,也不太累,于是王艳秋将罗彦珍招到厂子里,年,不到一年的时间,罗彦珍就挣到了近元,让她对生活的重新充满了希望,她激动的对记者说:“以前腰间盘犯病,买药钱都没有,现在能靠自己双手挣钱,我也有钱看病了,现在病情比以前好转很多。”
王艳秋对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她说:“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我的根在这片土地上,选择回到家乡做新型农民,我无怨无悔,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过上小康生活是我不变的理想和信念。为了这个理想,我要在现代农业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带领更多的乡亲靠勤劳的双手走上致富之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