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26日讯多年来,拜泉县着力于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打造成为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精神家园和红色殿堂,并按照“专家团队精准服务、专业团队下沉服务、乡村团队自我服务”的思路,积极探索文明实践与巩固脱贫的新模式,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越需要的地方,枝叶越茂
每天下午,拜泉县育新广场到了一天最热闹的时候。“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人民,共产党一心为人民……”这边,老年合唱团正唱着红歌;那边,几位老人戴着老花眼镜,站在报刊亭前翻阅着报刊和杂志,好不悠闲自在。
拜泉县根据这一情况,因势利导,在育新广场上选址建设“露天开放式”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践站,增添了阅报栏、演出台等硬件设施,让原来自发形成的群众聚集地,成为了一个传播文明的实践站。
“以前,到了晚上,大家散了,总会有很多果皮纸屑,自从建成了文明实践站,群众的文明水平高多了,再也看不到那种情况了,我的工作也更轻松了。”保洁员李磊笑着说。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阵地就建在哪里。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过程中,拜泉县紧紧围绕基层群众所急所需所盼,精准挖掘志愿服务资源,创新开展了“1+5+N”文明实践服务网:“1”即是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每月邀请专家学者授课;“5”即打造文明中心、所、站、屯、扶贫车间五级文明实践体系;“N”即着力打造文体活动中心、图书馆、新华书店、党校、技校、夜校、文明实践广场等一批开放式、便民式学习服务阵地,从而推动精神文明遍地开花。
越贫瘠的土地,扎根越深
内生动力缺失,再怎么帮也很难脱贫,即使脱贫了也难以持续。
记者在拜泉县兴国乡整理村巾帼巧娘扶贫车间里却看到了另外的景象,一片片废弃玉米叶、一根根蒲草,在村里百姓的巧手下变成了样式精美的各种工艺品。已经学习了两个月的整理村农民焦永香拿着手里的工具,即将完成手里的最后修剪。
谈起巧娘扶贫车间,焦永香特别感谢,因为她平时只能在家照顾患有先天脑发育不全的孩子,而一家人的负担都压在了丈夫身上,想帮忙都帮不了。
拜泉县兴国乡通过“四联”模式中的支部联合的方法,建立了兴国乡整理村巾帼巧娘扶贫车间。车间通过与黑龙江巾帼巧娘手工编织有限公司开展深度合作,采取“贫困户+车间+企业”发展模式,让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以赚到钱。
为进一步增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在脱贫攻坚行动中的作用发挥,拜泉县以“抓实文明实践,聚力脱贫攻坚”为主题,让文明实践与脱贫攻坚相结合,紧贴贫困户所思所盼、所想所求,探索实施支部联合、校企联建、干群联动、利益联结的“四联”扶贫产业模式,着力打造“扶贫车间+实践引领+志愿服务”的文明实践参与网,让百姓真正参与到文明实践中来。
越偏远的地区,绽放越盛
“讲文明,有追求,村规民约大家守;爱家乡,孝父母,规章法纪记心头;新时代,学思想,党员先锋要发扬;价值观,需牢记,二十四字要践行……”走进拜泉县国富镇自治村,宣传栏上的村规民约格外引人注目。
“自从有了村规民约,邻里之间和睦了,婆媳之间关系融洽了,有什么困难大家互相帮助,而且村里打麻将赌博的人少了,看书学习的人多了。”谈及村规民约的好处,村民戚建伟深有感触。
拜泉县国富镇自治村党支部书记于广告诉记者:“我们通过规范村规民约,建立健全评选表彰、‘红黑榜’、大喇叭、法律援助等相关制度,通过评选好婆婆、好儿女、好儿媳、孝亲敬老之星”等活动,让文明之风在村里形成了良好的风气。”
拜泉县通过依托文明实践活动为载体,坚持“德治引领、自治为主、法治保障”的“三治融合”工作思路,引导和规范基层群众自觉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强化子女赡养义务。全面铺开“一缴纳三补贴”(“一交纳”指子女交纳赡养费,“三补贴”指政府补贴、社会捐助补贴、光伏收益或产业收益资金补贴)孝心养老文明实践新模式。拜泉县孝心养老模式也被国务院列入国家典型库。
如今,文明实践的春风正吹遍拜泉大地,而越来越多的百姓也正养成“有事找村委会、有空去文明实践站”的良好习惯,老百姓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