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蒲峪,又作“蒲与”,女真语,意思是指“低洼地”、“涝地”。蒲峪路故城遗址东、北为沼泽地,遇到雨季通向古城的土路泥泞得无法通行,可古城内却干爽得滴水不存,古城内土质肥沃,旱涝保收。一墙之隔,城外也许颗粒无收。

十二世纪初,女真族完颜部起兵反辽,在中国北方建立了金朝,定都上京。蒲峪路为上京路所辖4路之一。辖黑龙江中上游及外兴安岭以北的广大地区,处境相当今黑龙江大兴安岭、黑河、伊春、嫩江地区北部,北至俄罗斯外兴安岭鲁火疃谋克一带。

蒲峪路的建置时间在天德四年以前,是女真人居住比较集中地区之一,蒲峪路前身为万户府,海陵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撤万户府改置节度使。

蒲峪路到元代还被起用。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蒲峪路故城所处的乌裕尔河流域发生了激烈的战斗,自这次战争以后,史书中便不见关于蒲峪路的记载了。

年1月13日,蒲峪路故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置:位于黑龙江省克东县金城乡古城村西约米,地处小兴安岭西南丘陵地带,乌裕尔河南岸,横亘于东北西三面沼泽草甸之中。

面积:蒲峪路故城平面呈椭圆形,南北短径约米,东西长径米,周长米,面积约90万平方米。

布局:

蒲峪路故城平面呈椭圆形,城内地势略呈北高南低,南北短径约米,东西长径米。

城内东北隅为官衙遗址,由露台、正殿、居室、庖厨几部分组成。露台宽9米,长7米,正面和东西两侧有青砖砌筑的台阶。殿堂面阔5间,18.3米;进深8间,11.6米。正殿除北墙为土墙外,其余三面均砌有一层青砖,殿内有柱础3排,每排有5块础石,间距约4米。庖厨位于正殿西北角,与其相连。东侧为居室,有一长3米、宽1.5米、42个烟洞的火炕。

城外西北角护城河处有椭圆形土埠,周长米,为水运码头。

古城内的小村庄

城内发掘出土文物有陶、瓷、铜、铁、骨器和铜钱等余件,以建筑材料居多,建筑饰件有牡丹花砖、宝相纹花砖、连珠兽面瓦当、多角形纹瓦当、板瓦、滴水、螭首、陶手、筒瓦、脊兽、青砖等。

城墙:城墙周长米,高5~6米,为夯土筑成。底宽20米,顶宽1.5~3米,残高1.7~3.28米。在城墙上建有38个雉堞,俗称马面,每个间距约70米。城墙外10米处有护城壕,大部分已淤平。

城外的护城河

城墙现状

南北城墙近中间处各开一门,为过梁式单洞结构。城门上有城楼,外筑半圆形瓮城,东西长35米,南北宽17米,城门墙内外两侧均以砖砌加固。其中南门宽4.95米,进深12.55米。门洞正中立档门石,路面采用河卵石、沙子铺成。门洞两壁立有15根排叉柱,左右两侧设有木地伏,前后两侧拐角处立有花岗岩角柱。

北门

南门平面图

价值:

蒲峪路故城遗址除具观赏价值外,还具有重要的文化和考古研究价值。蒲峪路故城的确定,为我国十二至十三世纪北部疆界找到了重要的地理坐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6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