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时期,渤海势力渐趋衰弱,居住在东北地区的契丹族,在其领袖阿保机的率领下,统一了契丹各部,于年建契丹国,即皇帝位。后经过十多年战争,灭掉了渤海政权。辽大同元年(年)阿保机改契丹为辽,原属渤海政权管辖的地区转归辽统治。五代时,靺改称为女真。
《三朝北盟会编》、《文献通考》和《大金国志》,俱对女真族的渊源作了考证,指出:“女真,古肃慎国也,本名朱理真,番语讹为女真,或以为黑水靺鞫之种,而渤海之别族。”后来因辽兴宗叫耶律宗真,为了避讳,把女真改称为女直。辽朝把女真分为两部进行管理,开原以南为“熟女真”,其居地在辽东和内蒙古地区,归辽朝南枢密院所属的东京道管辖;开原以北为“生女真”,其居地在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一带归辽朝北枢密院所属的东北路统军司等官署管辖。
到十二世纪初,生女真的完颜部在其首领阿骨打的领导下,逐渐强盛起来,辽天庆四年(年)阿骨打兴兵大败辽军。第二年,阿骨打称帝,国号大金,建都于上京(今黑龙江阿城)。金天辅四年(年)金军攻下了辽的都城监潢(今内蒙古昭盟巴林左旗)。金太宗天会三年、辽天祚帝保大五年(年)辽天祚帝被金军俘获,辽朝灭亡。宋钦宗靖康二年(年)金灭北宋。
从此,金朝占有淮河和大散关以北地区,成为与南宋并立的政权。金朝建立后,它的主要敌对方是南宋与西夏,这样,战略重点必然需要南移。
因此,金朝便于金熙宗皇统元年(年)把都城从上京(今黑龙江阿城南白城)迁到燕京(今北京),而在他们的故地设置了上京路、蒲与路、合懒路、恤品路、胡里改路等。据《金史·地理志序》载:“金之壤地封疆,东极吉列迷、兀的改诸野人之境,北自蒲与路之北三千里,火鲁火疃谋克地为边。这里所说的吉列迷、兀的改,在黑龙江下游及乌苏里江以东直至库页岛,这是金朝东极的疆域。金朝北部边疆在火鲁火疃谋克(谋克是金朝基层行政单位,一谋克约管辖三百户),它在蒲与路(路是金朝最高一级的地方行政区域,相当元代以后的省)之北三千里。蒲与路治所在今黑龙江克东县。从此再向北三千里,当在外兴安岭一带。
十二世纪末叶,我国北方草原地区的蒙古族兴起。蒙古原受金朝的管辖。金朝统治者把蒙古族人民编为“萌骨乱军”,派“小龙虎大王镇守蒙古”;对蒙古族上层人物则封赠官爵,加以笼络。金朝后期,国势日趋衰微,蒙古族在其首领铁木真领导下乘机崛起。金章宗泰和六年(6年)铁木真大会蒙古各部首领于斡难河源,被推为大汗,称“成吉思汗”。
元太祖十年(年)蒙古军队进入东北地区。这时,金咸平招讨使蒲鲜万奴割据自立,称东夏国。他于年东迁至南京(吉林省延吉市)建都。年7月,成吉思汗病死,子窝阔台继汗位。这时东北大部分地区尚为蒲鲜万奴所占据。直到年,蒙古军队攻占南京,俘虏了蒲鲜万奴,灭“东夏国”,统一了东北地区。元中统元年(年)忽必烈于开平继汗位,是为元世祖。
年改国号为大元。元至元十六年(年)灭南宋,从此,结束了我国自唐末五代以后宋、辽、夏、金长期分裂的局面。
元朝把全国分为十二个行省,东北地区设置了辽阳行中书省(简称辽阳行省)。辽阳行省管辖辽阳、广宁、大宁、东宁、沈阳、开元、水达达七路。开元路和水达达路管辖着黑龙江中下游及乌苏里江以东地区,这里正是当时女真族的分布地区。元朝政府对女真族采用“设官牧民,随俗而治”的办法,除征调女真族人从军以外,对“不出征者,令隶民籍输赋”,向元朝政府缴纳貂皮、海东青等特产。这些隶于民籍的“钱粮户数二万九百六”。
元朝还在黑龙江人海口奴儿干设置了征东元帅府,对特林地区和库页岛进行管理。元朝政府为了加强对黑龙江流域的管理,密切内地与东北地区的联系,建立了驿站制度,从辽东地区一直通往奴儿干地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891.html